观音文学

观音文学>宋朝的脊梁 > 第76章 紧急调令(第4页)

第76章 紧急调令(第4页)

名战车组装匠和军械维修匠,如同军队的幕后英雄,确保各种战车、军械时刻处于最佳状态,为战斗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。

海事营的

400

人,包括沧澜号船员和航海匠,他们掌握着先进的航海技术,驾驶着沧澜号等船只,在水上作战以及物资运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
在后勤方面,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也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。

齿轮传令系统,通过改良水轮车驱动旗语机,让十里内的军令传递速度提升了三倍,确保了指挥的高效与及时。

模块化运输的推行,粮草分装在标准木箱中,这些木箱尺寸统一,长三尺、宽二尺、高一尺,不仅便于运输和储存,还能在关键时刻快速拼装为浮桥或拒马,为军队的机动性和防御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而战地医院的设立更是体现了对士兵生命的重视,采用

“三沸消毒法”,医护队配备糖胶止血带和大蒜酒精,大大提高了伤员的救治成功率,让士兵们在战场上有了更多的生存保障。

在这一系列完善的军制与准备之下,陈太初的军队士气高昂,信心满满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。

然而,高托山的流民军也并非毫无防备,他们在韩家坞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,蓄势待发。

滹沱河畔的芦苇荡,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,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。

芦苇荡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,混合着泥土的腥味。

岳飞静静地伏在泥泞之中,双眼紧紧盯着对岸流民军升起的炊烟,那袅袅青烟在天空中缓缓升腾,仿佛是一种无声的信号,却又隐藏着无尽的秘密。

岳飞,这位刚刚荣任靖北军先锋都指挥使的将领,身上的铠甲在芦苇的掩映下闪烁着微光。

然而,鲜有人知的是,在这威风凛凛的铠甲之下,他还穿着开德府乡勇的褐布短打。

三日前,岳飞带领着斥候营,趁着夜色的掩护,悄无声息地渡过了滹沱河。

他们如同鬼魅一般,穿梭在这片混乱的区域,小心翼翼地搜集着情报。

经过这几日的艰苦探查,终于摸清了高托山主力的藏匿之处

——

保州城西二十里的韩家坞。

韩家坞,这个原本是朝廷屯马的草场,地势开阔且水草丰茂。

然而,如今却已面目全非,成为了流民军的粮仓。

岳飞深知,这里对于高托山的流民军来说,是至关重要的补给之地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