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再看她,转身离去。对这种人,多看一眼都是脏了自己的眼睛。
最终,皇上下旨,宇文轩被废为庶人,剥夺一切封号,终身圈禁于皇陵,为列祖列宗思过忏悔。林月瑶则因构陷忠良、谋害皇嗣未遂(曾试图在我怀孕时下手)等多项罪名,被赐白绫一条,了却残生。
行刑那日,听说林月瑶疯疯癫癫地想要见宇文轩最后一面,却只等来了冰冷的三尺白绫。
而远在皇陵的宇文轩,得知林月瑶的死讯,以及自己永无翻身之日的结局,在无尽的黑暗与孤寂中,彻底崩溃。他日日夜夜回想着慕容雪曾经对他的深情与付出,回想着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被权欲吞噬,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。悔恨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内心,却已无济于事,只能在无尽的绝望中,了此残生。
9
众望所归,贤王登临太子位
宇文轩被废黜圈禁,林月瑶伏法,朝堂之上似乎恢复了平静,但太子之位悬空,新的暗流又开始在平静的水面下汹涌。几位年长的皇子及其背后的母族势力,都开始蠢蠢欲动,积极拉拢朝臣,为争夺储君之位暗中较劲。
萧北辰因揭露宇文轩谋逆大案、平定北境战乱而声望日隆,军功卓著,成为储君的热门人选。但也正因如此,他那素来冷峻的性格和手中掌握的军权,也成为了一些政敌攻讦的靶子。一时间,关于他军权过重,恐尾大不掉、性格冷酷,不宜为君的谣言,在京城悄然流传。
我自然不会坐视不理。我利用自己在民间和军中将士中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,开始巧妙地为萧北辰化解这场舆论危机。我以未来亲王妃的身份,出面安抚边关归来的将士,并亲自组织京中贵妇,为在战事中牺牲或受伤的将士家眷募集钱粮,抚恤遗孤。我的这些举动,赢得了百姓和将士们的一致赞誉,也向世人展现了未来国母的仁德与担当。
而在朝堂之上,萧北辰也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。在一次关于国家未来发展方略的关键朝会辩论中,他针对时弊,提出了数条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,涉及到农桑、水利、吏治等多个方面,其见解之深刻,眼光之长远,令在场的大臣们刮目相看,便是皇上也频频点头。慕容老将军等一干元老重臣,更是旗帜鲜明地公开力挺萧北辰。
民心所向,大势所趋。
最终,皇上在综合考量了朝局、民心以及萧北辰的功绩与才能之后,于金銮殿上,当众宣布,册立四皇子萧北辰为皇太子,入主东宫,日后继承大统。
册封大典庄严肃穆。萧北辰身着太子朝服,气度沉稳,越发显得英武不凡。我作为太子妃,与他并肩而立,接受百官朝贺。阳光透过大殿的琉璃瓦,洒在我们身上,温暖而耀眼。我看着身旁这个曾经冷峻如冰,如今却眉宇间多了几分柔和的男人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坚定与期许。
我们,终于一步步走到了这里。
10
盛世凰途,共谱江山万年长
岁月流转,数载光阴倏忽而过。老皇帝龙体日衰,在一次病重之后,自知时日无多,便颁下传位诏书,将大夏王朝的万里江山,正式交到了太子萧北辰手中。
萧北辰登基为帝,改元永熙,寓意国家永远熙攘繁荣。我亦被册封为皇后,入主中宫,母仪天下。
新帝登基,百废待兴。萧北辰励精图治,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。他整顿吏治,严惩贪腐;兴修水利,发展农商;减免赋税,休养生息。一项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推行下去,大夏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,百姓的生活也日渐富足。
而我,则在后宫垂范,提倡节俭之风,悉心照料太后(虽有旧怨,但身为儿媳,我尽应尽之责)。同时,我利用皇后的身份和影响力,大力推动女子教育,在京城开办了第一所官办女学,让更多的女子有机会读书识字。我还召集太医,整理医书,推广基础的医疗知识,惠及万民。
慕容家因我成为皇后,以及前世冤案的彻底昭雪,恢复了往日的荣耀与清白。父亲慕容老将军依旧每日闻鸡起舞,操练兵马,但更多的时候,他会告诫族中子弟,要谨言慎行,忠心辅佐新帝,切不可恃宠而骄。
几年后,我为萧北辰诞下了一位健康的皇子,眉眼之间像极了他。孩子满月之后,便被册立为皇太子,大夏王朝后继有人。
萧北辰对我情深意笃,登基之后,便遣散了后宫中多余的妃嫔,只愿与我一人相守。他说,这一生,有我足矣。我们时常会在处理完政务之后,携手漫步在御花园中,看花开花落,云卷云舒,回忆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,也一同展望着大夏王朝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春去秋来,寒来暑往。大夏王朝在萧北辰和我的共同治理下,国泰民安,四海升平,百姓安居乐业,一派繁荣景象,史称永熙盛世。史书上,对永熙帝后的评价是:永熙帝雄才大略,开疆拓土,创不世之功;皇后慕容氏,贤良淑德,智勇双全,辅佐君王,母仪天下,实乃千古一帝,贤后无双。
又是一年春日,我站在巍峨的宫墙之上,俯瞰着脚下繁华的都城,感受着拂过面颊的温暖春风。我知道,我终于彻底改变了命运,不仅报了血海深仇,守护了家族荣耀,更与我所爱之人,共同守护了这片锦绣江山,谱写了一段属于我们的传奇。
明年花更好,知与谁同
今生,我知道,这盛世繁花,我将与他——萧北辰,一同欣赏,岁岁年年。